一个律师见证反家暴20年

liukang20241天前吃瓜科普188
2015年全国两会前夕,70岁的谢木兰满头白发坐着轮椅,在媒体碰头会上叙述自己被家暴40年的阅历。
那时,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现已在征求定见,立法进入快车道。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会开展中心创始人李莹处理的500多起触及婚姻家庭、家庭暴力、妇女儿童性损害案子中,谢木兰也是遭受家暴历时最长的两名受害人之一。
为了逃避老公的殴伤,2006年,她申述离婚无果后离家出走,靠捡塑料瓶为生。2013年,赞同“净身出户”的她总算离婚成功,“我死也不做他家的鬼”。谢木兰的叙述感染了现场许多人。
2011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期我国妇女社会位置查询数据显现,在整个婚姻日子中曾遭受过爱人凌辱咒骂、殴伤、束缚人身自在、经济操控、逼迫性日子等不同方法家庭暴力的女人占24.7%。
2021年发布的第四期查询数据显现,依据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在婚姻日子中女人遭受过爱人身体暴力和精力暴力的份额为8.6%,这一数据标明,家暴现象好像有所好转。
从事反家暴作业20余年,李莹见证了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家暴零忍受”现已成为社会一致。
本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最高法作业陈述中铿锵有力地表明:“家暴不是‘家务事’,反家暴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一起职责。”
1
李莹还记住,10年前,她收到谢木兰寄来的榜首封信,信封有些皱,信纸是用小学生作业本写的。那时,李莹常常作为嘉宾在播送电台做普法节目。有一天谢木兰从播送里听到她的节目,所以就有了这封信。
300多字的信,谢木兰写了许多天,常年的劳作和家暴,她的手指变形得连拿筷子都困难。
老公常常对她非打即骂,喝了酒下手更狠。她一向有离婚的想法,那时分孩子还小,无法离。直到她哺育大了儿女,又帮儿子带大了孙子,觉得“总算可以为自己活一次”。
2006年,年过60岁的谢木兰榜首次提申述讼离婚。但男方不赞同,法院没判离。谢木兰挑选了离家出走,因为身患疾病,也没文明,她过上了漂泊的日子,靠捡破烂卖废品维生,后来年岁越来越大,连废品都捡不动了,只能在城市的地下通道里乞讨度日。
漂泊了几年后,2013年,她再次申述离婚,官司拖了一年多。对方表明可以离婚,但她要净身出户。谢木兰曾向李莹感叹:“娘家陪嫁的3间房没我的份,就连我多年辛苦盖的房也没我的份。假设不赞同,下次开庭还不知道是哪天。穷途末路,只需赞同。”
偶尔听到李莹做的反家暴节目,她开端从头考虑这个问题,自从离婚,她什么也没拿到,也没有医保养老等保证,期望法令可以协助她争夺本应归于自己的那份。
李莹在协助她的过程中发现,谢木兰有一儿一女,都有收入和房产,所以并不契合当地低保的条件。现实上,他们也并不了解母亲的挑选,觉得快70岁了还离婚、离家出走,成了村里人的谈资,乃至被嘲笑,让他们脸上无光,尔后对她漠不关心,简直隔绝音讯。
听到要向孩子要钱,谢木兰回绝了,她不想再乞怜于她的孩子,也忧虑会让他们背上不孝的臭名。只剩一条路,找前夫从头切割产业,或许要求他供给协助。谢木兰缄默沉静了一瞬间,回绝了李莹的建议:“我其时乐意净身出户,便是想着这辈子不会再去求他,饿死也不会找他。”
2
“谢木兰净身出户,以近乎自毁的姿势换取了自在,正是因为穷途末路,才会赞同无理的产业切割要求。”李莹慨叹,在她经手的许多案子中,受害者为了脱节暴力,甘愿抛弃自己的合法权益,产业退让,孩子抚育权也退让。
在她看来,这必定程度上与底层法官对家暴确定较为审慎的司法理念有关。在李莹处理的数百起案子中,家庭暴力的情节确定率缺少20%。实践中,一些当地的这一比率更低。
某省律师协会婚姻家庭法令专业委员会以2020年该省各地底层人民法院1912份离婚胶葛判定书为样本打开剖析,发布的离婚诉讼大数据剖析陈述显现,1912份样本中,原告建议被告存在家暴景象的有506份,但本组数据显现被法院确定存在家暴的仅有14份,确定率仅为2.77%。
陈述剖析称,家暴确定率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许多家暴的受害人不明白怎样留存家暴依据,另一方面在于法院一般要求受害人证明存在较为严峻的家暴或许屡次家暴才干予以确定。
公益法令援助组织千千律师事务所履行主任吕孝权表明,对家暴确定规范的纷歧,体现了法令和司法部分人员仍未筛选陈旧观念的实际。“‘家丑不可外扬,家庭暴力是家务事’等,还存在于裁判人员的观念中。一些法官以为,只需严峻的肢体暴力行为才构成家暴,而细微的暴力行为则鲜予以支撑。”
现实上,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我国反家暴十大典型事例中就清晰指出,家庭暴力与家庭胶葛有着实质的差异。婚恋两边胶葛、家庭成员之间的胶葛或对立一般具有偶发性、程度轻的特色,由此引发的案子与该对立具有直接的相关,被害人对对立的激化往往也有必定的职责。但家庭暴力两边位置和权力结构并不相等,施暴人依据操控意图施行的暴力行为,出现隐蔽性、长时刻性、周期性、渐进性的特色,施暴人对案子具有独自面的差错。
每次团队招人时,李莹都要问一个问题:“假设有妇女来说对方打了我,嫌我啰嗦,你怎样处理?”听过的答案形形色色,最多的便是“你要改动你的交流方法”“尽量不要啰嗦”。
“实际上,即便你不啰嗦了,他也或许找其他理由,假设不改动施暴人,只需求受害人改动,是无法实在处理家暴的。”在李莹看来,相关从业人员需求对受害人的同理心。
3
这种同理心在李莹很小的时分就埋下了种子。
小时分,她和外婆日子在水运兴旺的山城老家湖南沅陵。20世纪70年代的沅陵,码头上的场景给李莹留下了深入的形象:妇女们背着沉重的背篓在烈日下困难移步,身着汗湿的、暗淡的衣服,让人无法分辩性别。李莹6岁那年,一名背着沉重背篓的妇女靠着一辆货车的车轮休憩,司机没有看到她,发动了货车,她被卷进车底。李莹在拥堵的围观人群中看到许多带血的砖块。
“我的眼里涌出了泪,这是我榜首次看到磨难。那些带血的砖块在我的回想中不断闪现。”李莹回想。稍大后,她决计:“等我有才干,我必定要协助像她们相同的人”。
1987年,李莹考上了大学,4年后被分配到北京作业。1995年第四次国际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妇女人别议题得到空前重视,家暴的议题榜首次进入大众视界。从那时起,她开端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转型成为一名律师。
律师生计她处理的榜首个案子,便是家庭暴力案子。那是2002年,一名女子走进李莹的办公室,她被老公打断了臂膀,像秋菊相同四处奔波找说法,想要追查男方的职责,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她的创伤因长时刻得不到及时换药而发臭,手上的纱带都变了色彩,但目光里的顽强鼓动了李莹。
此前一年,婚姻法修正案初次规则防备和阻止家庭暴力,这也是反家暴初次写入法令。在李莹的支撑下,女子打赢了官司。李莹一头扎进了这一领域,见证了反家暴领域法令和相关法规的不断进步。
2005年,妇女权益保证法规则防备和阻止家庭暴力。
2008年,全国妇联、公安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防备和阻止家庭暴力的若干定见》,要求经过建立家庭暴力救助中心等方法,为受害者供给救助,公安、查看、法院也应当及时处理家庭暴力案子。
2014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印发了《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损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定见》,这是对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受害人的特别维护。
李莹回想,那时清晰制止家庭暴力的规则散见于妇女权益保证法、婚姻法、未成年人维护法、老年人权益保证法的单个条款之中,大都归于宣示性条款,没有对家庭暴力进行清晰的概念界定,缺少可操作性,在司法实践中不能作为判案的依据。
其间最典型的比方,莫过于2009年广受重视的26岁北京女子董珊珊被老公殴伤致死案,董珊珊8次报警均被以“两人仍是夫妻,不好管”为由回绝出警,终究老公仅以优待罪判处6年6个月有期徒刑。
2015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发布《关于依法处理家庭暴力违法案子的定见》,这是针对家庭暴力刑事违法十分完善、细化的规则。
2015年12月,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并于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成为反家庭暴力法治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事情。
4
2016年的一天,李莹的热线接到李凌霄的求助电话。这是一位相同被家暴了40年的妇女。她被老公从家里打了出来,这次老公下手很重,她怕自己没命,期望能帮她找个当地躲一躲。李莹团队交流妇联为其供给协助,李凌霄住进了家暴受害人维护所。
这是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建立的一项重要的处置机制,首要功能是给家暴受害人供给一个安全的日子场所。全国妇联的统计数据显现,2016年全国已有家暴维护场所2000余家,2015年共为受害人供给维护服务149人次。
成婚40多年,李凌霄动辄遭到老公王千林的打骂。20世纪80年代初,王千林曾把李凌霄的臂膀打成骨折,因而被当地公安机关收容审查半年。
其时李凌霄曾想追查老公的刑事职责并提出离婚,但被婆婆拦住了:“许多夫妻都是打打闹闹过来的,等年岁大了就好了。所谓法不入家门,女人被老公打了就要让老公蹲监狱,显得太决然了,并且孩子会顶着罪犯儿子的帽子日子下去。”
她终究挑选了体谅。1995年,因为为搭档儿子成婚随了20元份子钱,李凌霄再次被打得头破血流,跑回了娘家。老公追过来各样央求,两人重归于好,等候她的依然是殴伤和管控,乃至盯梢她上下班。有次,李凌霄给儿子买条手帕,回到家王千林对她一顿打骂,说买东西竟然没请示他。
李莹团队署理李凌霄向法院申述,提交了家暴的依据,坚决要求离婚。她记住,几个月后开庭时,再一次见到老公时,李凌霄依然紧张不安,交叉着双手,身体不由得一阵一阵地打颤。而面对一件件依据,王千林面无表情,他坚称自己并没有家暴女方,仅仅有时心情不够好。终究,他表明乐意抱愧,但不想离婚。这让李凌霄十分愤恨,觉得老公没有一点悔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案后来扶摇直上。因为王千林患病住院几个月,庭审暂停,在此期间,李凌霄一向在医院照料他。2018年再次开庭前,她接到王千林的电话,问能不能不离婚,还往她的银行卡里转了20万元。在向李莹转述此事时,李凌霄口气里有粉饰不住的快乐,这是老公40年来从未有过的示好。
一个星期后,李莹接到了李凌霄的电话:“特别抱愧,你们帮了我这么久,我仍是想撤诉了。千林现在身体也不太好,毕竟是孩子的爸爸,我不忍心不论他。”她顿了一下,弥补道:“他说今后家里的钱都由我来管,现已把家里的银行卡都交给我了。”
在李莹剖析看来,管钱这件事对李凌霄来说很重要,因为40年来她在家中从没有享受过主导和掌控的感觉,或许家庭位置的改动比离婚后的自在更有吸引力。多年曩昔,李莹现已不敢自动联络她,“从头回到那个环境,没有音讯便是好音讯”。
“咱们常常误解,以为暴力越严峻,抵挡就会越剧烈,可是家暴事例中,往往受害者成婚时刻越长,家暴时刻越长,越难脱离。”在李莹触摸过的家暴受害者中,李凌霄并不是个案,她们常常在离婚时摇晃,“她的无力感,还有各种牵扯、梦想会阻止她脱离,这些都是受虐妇女综合征的体现”。
这也体现为家暴的特征之一——它存在暴力周期,一方面家庭暴力往往会逐渐晋级,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这种暴力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是相同的,而是会有3个周期——蜜月期、对立集合期、暴力爆发期。
“施暴者不或许总是在暴力状况下,往往打一棒给一个甜枣,这是最有利诱力和操控力的。只需给她一点甜头,她就会想,这个人是不是仍是爱我的,我是不是可以感染他,乃至把过错归结在自己身上。”李莹常给受害人剖析,施暴者许多逻辑是:“你有错,这不可,那不可,所以你该打,乃至会说是逼他打的”。
李莹期望她们能意识到,“一个人假设习惯了用暴力去处理问题,而不是有用交流的话,让他自己良心发现是不或许的,除非受害人采纳十分有用的应对办法,或许让他承当十分高的违法本钱”。这需求社会的支撑系统一起努力。
5
面对家暴的新闻,常有人谈论受害人:“这还不跑?只能尊重祝愿。”现实上,“受害者面对的窘境是多重的,不能苛求她一次把自己的问题想清楚处理好”。李莹征引我国台湾区域一项研讨的定论,当一个家暴受害者向外求助时,均匀会摇晃7次,才干完全脱节暴力环境。
他们面对的客观窘境包含文明的束缚,许多人以为家暴是“家丑”,会发生耻感;或许忧虑离婚后子女因为单亲家庭而遭到轻视;也包含经济上的窘境,许多受暴人收入不高,乃至没有收入,没有方法独自抚育子女;此外还有社会要素,比方有的当地公权力介入乏力,社会支撑系统缺少,让受害人有一种无助感和孤独感。
但心思上的窘境是家庭暴力的特征之一,也是处理家暴的难点。这种心思状况的首要体现首先是习得性无助,长时刻遭受暴力而无法脱节,会让她们损失自傲,发生无助感,从而会依从、认命。
另一方面,她们会发生惊骇、焦虑的心情,惧怕对方会给自己更大的损伤。许多受害人向李莹倾吐,听到对方的姓名、听到他的脚步声就会颤栗。她们往往还会矮化自己的才干,扩展对方的才干,觉得自己一无可取,对方强壮无比。
在触摸的受害者中,孙冬梅给李莹留下了深入的形象。
孙冬梅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在遇到田强后,田强如父如兄的照料让孙冬梅领会到了久别的安全感。当田强跟她说:“不要毕业证了,跟我出来挣钱吧,我给你一个家。”孙冬梅就决然抛弃了还有一个星期就能拿到的大学毕业证,跟田强来到了北京。
可是田强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让孙冬梅成为他的妻子。不久今后,孙冬梅怀孕了。在孙冬梅怀孕4个月的时分,田强榜首次对孙冬梅施行家暴,尔后再也没有中止过,并且下手越来越重。在长时刻遭受家暴之后,孙冬梅想,成婚会不会让她的境遇变好一些。所以在女儿8岁的时分,她和田强挂号成婚了。
成婚后,孙冬梅的境遇并没有改动。田强对她施行的不但有身体暴力,还有精力暴力、性暴力。她先后流产了4次。田强还对她施以人身束缚。孙冬梅作为一名出售代表,需求常常跟客户谈生意。她去见客户之前必须向田强报备,取得他赞同后才干出家门。
孙冬梅相同遭到了经济操控。田强每周只给她200元,让她组织一家人的日子,每一笔花费都要记账。一旦他以为钱花多了,就又是一顿打。
在这样越来越严峻的暴力联络中,孙冬梅开端合理化田强的暴力行为,并将这一切归因于自己。她乃至觉得,自己挨揍是不是因为没能给田强生个儿子,假设生了儿子,这样的暴力状况会不会有改进。
在女儿11岁的时分,孙冬梅生下了儿子。重男轻女的田强的确十分快乐,也对孙冬梅好了一阵子,可是很快又故态复萌。
2016年2月14日,孙冬梅带着3岁的小儿子,第五次出逃。她找到当地妇联,被送到该区救助站的受家暴妇女维护中心。
孙冬梅提出了两个首要诉求:离婚、取得两个孩子的抚育权。虽然孙冬梅遭受了长达十几年的家庭暴力,可是她从来没有报过警,也没有自动收集过依据。因而她被家暴的依据简直是没有的。
了解孙冬梅的诉求今后,李莹以为首要计划是期望她能和田强协议离婚,可是田强坚决不赞同,所以只能提起离婚诉讼。
李莹团队把作业重点放在了收集家暴依据上。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法令上确定家暴需求哪些依据呢?包含报警记载、劝诫书,向相关职责部分投诉的证明或许材料,医疗确诊证明、伤情鉴定书、伤情相片,录音录像、聊天记载、邮件等,还包含施暴人的悔过书、保证书,街坊、亲朋、子女的证人证言等。
专业人士也指出,涉家暴案子中受害人举证状况十分不达观,依据有用性缺少——一项针对揭露的千份涉家暴案子判定剖析显现,只需29.8%的原告提交了家庭暴力相关依据,其间超越对折提交了一份孤证。从依据类型看,占比最大的为家庭暴力相关相片,内容包含伤情相片、家暴现场等,占比33.44%;其次是由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依据,如出警记载、调停书等,占比32.81%;第三项为医院出具的相关依据,如门诊陈述单、确诊成果等,占比28.44%。
但相片、出警记载和医院证明往往有用性缺少,如公安机关的出警记载,往往因为公安机关的记叙不清或仅记载以“家庭胶葛”而无法对家庭暴力予以确定。
李莹解说,对受害人来讲,收集这些依据还要契合实在性、合法性、相关性的要求,即这些依据必定是实在的、合法取得的,还必须与家庭暴力有相关。在许多案子中,受害人还要证明自己遭到的损伤契合重复、长时刻的特色。
“许多受害人仅仅到了忍受不了的时分,才会去收集依据,过往的记载许多没有了。”李莹告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不只如此,伴跟着受害人法令知识的遍及,施暴人的法令意识也在进步,“许多当事人就说,对方要打人的时分就直接把受害人的手机收掉了,不让她录音录像”。
6
李莹帮暂住在维护中心的孙冬梅请求了北京市的榜首例人身安全维护令。那时,田强满国际找孙冬梅和孩子,乃至还出言恫吓。
人民法院签发的人身安全维护令是反家庭暴力法中十分重要的两项处置机制之一,请求人假设遭受了家庭暴力,或许有遭受家庭暴力的实际风险性的话,都可以请求人身安全维护令。这一维护令首要包含制止家暴,制止盯梢、触摸请求人及其近亲属,以及要求被请求人及施暴人搬离居处。
另一项则是由公安机关出具的劝诫书,首要是针对缺少以进行治安管理处分的细微家庭暴力。它既是对施暴人的一种束缚,一起也可以作为确定家暴的依据。
因为这是北京市首个人身安全维护令,法官十分稳重。“咱们提交了伤情相片、医疗确诊证明,包含她的日记、子女、街坊、朋友的证人证言,然后还有男方要挟恫吓的话。这么多依据,法官仍是以为缺少直接的依据,‘受伤的瘀青都没了’。”李莹回想,终究,法官在14天后以“有家暴的实际风险性”为事由签发了人身安全维护令,并没有直接确定田强构成家暴。
维护令下发后,田强没有再打扰妻子。可是,在离婚庭审阶段,田强对他的家暴行为悉数予以否定,对一切的依据都不认可,只能调停离婚。调停过程中,田强提出了严苛的条件:他不只需3岁儿子的抚育权,还要绝大部分的夫妻一起产业。孙冬梅都容许了。
李莹其时很着急,劝她:“没有必要在产业和子女抚育上作出退让。即便榜首次不判离,半年后仍是可以离婚的。”可是孙冬梅告知她:“甭说半年,我一天都忍不了。我乐意承受这些条件,只需可以离婚。”法庭在庭审当天就出具了离婚调停书。
看到孙冬梅在拿到离婚调停书后的豁然,李莹和搭档们也很快乐,祝愿她总算可以开端新的日子。但他们没想到,回转来得十分快。
收到离婚调停书后半个月,孙冬梅的女儿忽然哭着打来电话,说孙冬梅回到了田强身边。李莹忧虑孙冬梅的人身安全,经过微信视频联络到了孙冬梅。视频是田强接的,李莹经过视频看见,孙冬梅坐在板凳上洗衣服,没有昂首,她说,小儿子患病了,天天哭着喊要妈妈,她不能不论。
李莹知道孙冬梅心意已决,跟田强说:“期望你爱惜孙冬梅,假设你再家暴,咱们跟你追查究竟。”田强马上挂断视频,把她拉黑了。
见此景象,李莹年青的搭档其时就哭着说:“李老师,我连轴作业了40天,没有想到又回到了原点”。
李莹安慰她:“咱们没有回到原点,因为他们两边的位置现已发生了改变。孙冬梅知道她背面有咱们,田强也知道孙冬梅的背面有咱们。”
虽然孙冬梅回到了本来的家,但这次多部分联动救助的阅历仍是深深鼓动了李莹,也让她看到了那时刚出台的人身安全维护令的价值。在许多区域,人身安全维护令的请求数量不高,以往的签发率也较低。
依据2022年最高法的统计数据,2022年人身安全维护令的签发率是曩昔4年的总和,签发率由2016年的52.0%提升至2022年的77.6%。但也仅仅有1.3万份,均匀到全国3000多家底层法院,每个法院的签发量是个位数。
“不要说当事人,许多从事婚姻家事案子的律师同行都不了解、没用过这一种处置办法,有的人会以为一纸维护令没什么用。”李莹介绍,“乃至有法官告知当事人,‘我给你搞这东西有什么用,日子仍是你们要过’。我的当事人说有用,这阐明法院的心情,告知施暴人这么做是不对的。”
不少家暴受害人提出离婚后,被施暴人持续以暴力相要挟。2021年1月8日,湖北黄石阳新县的阚女士被老公用斧头砍伤头部后逝世。此前因长时刻被老公家暴,2020年7月她向法院申述离婚,在产业切割过程中,她被老公用斧头砍伤后伤重不治。
提交申述书时,她曾写下遗书,“人生祸福难料”,告知了后事和产业事宜。事发前一天,阚女士从外地回来阳新家中,在鞋柜里发现了一把斧头,她把斧头藏了起来。或许意识到风险性,她又写下一封遗书,“此次回家吉凶难测,如有如果……只不想宽恕凶手,不要宽恕他!”她的老公已于本年2月28日被履行死刑。
请求人身安全维护令对此类暴力事情有必定的规制效果。在李莹团队的实践中,签发后被违背的很少,“根本不敢再打了,阐明它是有威慑力的”。
跟着时刻的推移,观念的改变,人身安全维护令的签发正逐渐向好的方向开展。一方面是签发率在逐渐进步。反家庭暴力法刚施行时,团队协助当事人请求人身安全维护令被驳回的份额不低,但2020年之后有所改变,签发的份额在进步。2021年和2022年李莹团队请求取得签发的份额达到了100%。在李莹看来,固然有准备充分的要素,但她更乐意信任是法官的理念在改变。
另一方面则是签发的时刻越来越短。李莹记住自己处理的案子中,2020年有个请求用了7天,2021年最快的签发纪录是23小时,其时咱们十分激动。2022年,在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法庭,因为该院成立了专门的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从立案、听证、审理到出裁决,6小时就签发了人身安全维护令。
2020年,最高法发布了人身安全维护令十大事例,为家暴受害者维权供给演示和指引。2022年,最高法又出台了《关于处理人身安全维护令案子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规则》,扩展了维护目标,将前爱人、爱情联络,都纳入了家庭暴力的维护领域,还下降了维护的门槛,不需求再提起离婚诉讼或许其他诉讼,此外证明规范也大幅下降,只需证明请求人面对家庭暴力实际风险的现实存在较大或许性。
“家暴受害者需求的并不单单是法令援助,而是整个系统性的支撑。”李莹说。
从业20年的李莹,把一些经典事例写入《走到春暖花开:一位女律师办案手记》一书中,期望经过这本书,有更多的人可以站出来发声,更多的人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力。
“数百名女人以案子当事人的身份走进了我的生命,她们的境遇让我伤心,她们的勇气让我感动。与其说是我给了她们法令上的支撑,不如说是咱们给了互相支撑。这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进程。”李莹说。(记者 刘言)
(为维护隐私,文中部分当事人为化名)
来历:我国青年报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教师被要求签“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律师:有工作选择权

据荔枝新闻报导,日前,安徽新锐教育集团旗下多所滁州校园教师反映,入职时被要求签定“不参加考公考编承诺书”,且滁州市公务员或许作业编考试当天,校园会对契合考试条件的教师挨个打电话,或拉作业群开视频会议,...

友情链接: